欣赏︱南 宋 文 人 画 家 马 世 荣 的 山 水 画《 五 云 楼 阁 图 》【图文】
图片
马世荣《五云楼阁图》宋马世荣《五云楼阁图》以独特的视觉语言,在南宋山水画中构建了一座虚实相生的精神圣殿。这幅纵41厘米、横92厘米的绢本设色团扇画,表面描绘的是仙山楼阁,实则暗藏对南宋士人精神困境的隐喻。画面以“右下边角构图”打破传统全景式山水范式,仅取山体一隅却暗藏乾坤。主峰如刀削斧劈直插云霄,与下方虬曲古松形成刚柔对峙,这种造型语言恰似南宋朝廷面对北方强敌时的矛盾心态——既渴望如主峰般挺立,又不得不如古松般蛰伏。山径通幽处的楼阁仅露飞檐一角,与题诗“余差楼阁半天中”形成互文,暗示着士人阶层在政治高压下的生存智慧:既需保持精神超脱,又不可过于显露锋芒。画家运用“勾染结合”技法,山石轮廓以方劲线条勾勒,皴擦处却用淡墨晕染,这种技法矛盾恰似南宋文人“外儒内道”的思想结构。松针用细笔攒簇,枝干却以浓墨挥洒,这种对比暗喻士人既要恪守儒家礼法,又要追求道家自由。画中寒涛声与钟声的意象叠加,通过“通感”手法将视觉转化为听觉,营造出“大音希声”的禅意空间,这种处理方式比同时期李唐《万壑松风图》更具哲学深度。图片
图片
值得关注的是画中“留白”的现代性表达。画面上方大面积空白并非传统“计白当黑”的简单运用,而是与题诗“五云深处一声钟”构成时空对话。这种留白既可解读为对道教“无”的追求,也可视为对南宋偏安现实的无奈妥协。与马远“马一角”构图相比,马世荣的留白更具开放性,既保持画面完整性,又为观者留下想象空间,这种处理方式在南宋画院中实属罕见。当我们将此作置于南宋画院体制中考察,会发现其“简率”画风实为刻意为之。作为绍兴年间画院待诏,马世荣本可展现精湛界画技艺,却选择以写意笔法处理楼阁,这种“去工笔化”倾向恰是对宫廷审美规范的微妙抵抗。画中隐现的房舍与题诗中的“下界沉沉”形成对照,暗示着画家在体制内外的精神徘徊,这种矛盾性使《五云楼阁图》超越了普通山水画的范畴,成为解读南宋文人精神图谱的重要密码。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■-END-■( 2025/07/01/收藏 )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